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高15厘米,口径38厘米,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南方屈指可数的大型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收藏有各类文物一百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十四余万件,其中藏有大量国宝级的精品。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代青铜司母戊大方鼎 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反映出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商代工匠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商周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中国九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高39,长30.5厘米,禽体丰满,两翼上卷,鸟背依形设盖,盖钮为小鸟形。双腿粗壮,爪尖略蜷。
司母戊鼎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司母戊鼎是中国文物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该鼎形状为长方形,有两个耳朵外挂在口沿上鼎整体高达133米,器口长达11米。
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中国国宝级文物排名
1、中国国宝级文物排名前五的是:四羊方尊后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清明上河图、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四羊方尊后母戊鼎 四羊方尊后母戊鼎藏于国家博物馆,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主要以祭祀为用。
2、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名单。清明上河图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画长528厘米,高28厘米,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
3、青铜第一宝:毛公鼎,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
4、中国15件最顶级国宝:兰亭集序、曾侯乙编钟、四羊方尊、战国和氏璧、富春山居图、五牛图、春秋越王勾践剑、商青铜神树、清明上河图、永乐大典、簪花仕女图、唐兽首玛瑙杯、夜明珠、大禹九鼎、商后母戊鼎。
5、中国十大国宝 鸮尊 此鸮尊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 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
国家博物馆有哪十大镇馆宝物?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树 三星堆古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
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如下: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反映出我国史前时期绘画艺术的萌芽风格,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品,是迄今为止在考古发现出土的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绘画作品。
龙虎尊:商代器物,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纹饰的主题为“虎口衔人”,意义深刻,此器也是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铜冰鉴: 战国时期器物,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方鉴内套有一方壶。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陈列着十大镇馆之宝,其中就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利簋。利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
进馆必看:四羊方尊、红山玉龙、利簋、青瓷莲花尊、虢季子白盘、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后母戊鼎、木雕观音、西周重器大盂鼎、圆鼎之最子龙鼎。
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谁知道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如下: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反映出我国史前时期绘画艺术的萌芽风格,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品,是迄今为止在考古发现出土的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绘画作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从馆藏文物中评出五大镇馆之宝: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龙虎铜尊、虢季子白盘、禹鼎。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宽22厘米,长52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台北故宫博物院:翠玉白菜。
铜冰鉴: 战国时期器物,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十件著名的镇馆之宝,其中有一件是属于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这件陶缸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一种葬具,称为“瓮棺”,用来存放死者的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