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汤和墓的地理位置
1、汤和墓 汤和墓汤和古迹园坐落在蚌埠市的东郊曹山上,此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给大将汤和的。
2、古迹园位于蚌埠市东郊曹山。这座墓室是明朝皇帝朱元璋赐给开国大将汤和的。墓室是依山傍水的大型砖石建筑,墓前有众多石雕群像,石雕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马、羊、狮、武士,粗犷而又流畅。现在是蚌埠市著名的风景名胜。
3、位置:淮北市烈山区新蔡镇。临涣古城是安徽仅有的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先秦古遗址。有古城墙、文昌宫、城隍庙、蹇叔墓、嵇康旧居、传统老街、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景。
4、湖面青峦环绕、烟波浩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A级 旅游 景区,还有汤和墓、南北气候分界标志雕塑、古民居博览园等众多人文景点。
5、龙子湖三面环山,山水相依。湖东岸有曹山、锥子山,绵延起伏如龙,又称“双龙山”;南有大小九条沟渠,是龙湖发源地;西侧有雪华山、梅花山,山体植被茂盛,青山绿水,闻名遐尔。
6、市东龙子湖风景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近有汤和墓、水上乐园、淮河风情园、龙子湖双龙桥公园(龙子湖桥头公园),东邻明皇陵、中都城、龙兴寺、白石山森林公园;西郊荆涂二山隔河相对,相传大禹曾会诸侯于涂山,还在此娶涂山氏为妻。
汤和墓的现状
按照《明史·汤和列传》中记载,汤和死后被安葬在了现今安徽省蚌埠市东郊区域的一座山上,这座山就是当地的曹山,而汤和的墓就在曹山的南麓上。将死者安葬在山的南侧是对死者最大的敬意。
如今的汤和墓,被蚌埠市当作风景名胜,每年吸引着过往的游客,无论是慕名而来,还是带着尊敬而来,汤和墓的庄严,都让人们肃然起敬,这是他追随朱元璋数十年,立下战功最好的写照。
墓前有陵道,道旁立有石马、石羊若干,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陵道尽头立一祠堂。 祠堂内供有汤和灵位,下通汤和墓地宫。 地宫石门前卧有墓志铭和汤和将印碑刻。 石门内即主墓室,正中为汤和灵柩。 若干小型人物石刻位于灵柩四周。
4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罐,1973年出土于安徽省蚌埠市,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汤和墓。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汤和墓属于哪里
1、汤和古迹园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南麓,占地519亩,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其墓是依山开凿而建的长方形石坑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墓长3米,宽8米,深2米,由前室、后室和一侧室构成。
2、汤和墓 汤和墓汤和古迹园坐落在蚌埠市的东郊曹山上,此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给大将汤和的。
3、按照《明史·汤和列传》中记载,汤和死后被安葬在了现今安徽省蚌埠市东郊区域的一座山上,这座山就是当地的曹山,而汤和的墓就在曹山的南麓上。将死者安葬在山的南侧是对死者最大的敬意。
朱元璋大将汤和,墓前神道碑上2000多字为何会被凿掉呢?
1、因为当时朱棣全方面禁止方孝孺的书籍以及笔墨,恰巧汤和的碑文就是方孝孺所著。这里面的内容大多都是汤和平生的事迹。汤和的一生也是辉煌的,自幼与朱元璋一同长大。小时候他们二人就经常嬉戏打闹。
2、而汤和选择修书一封,在接到汤和的书信之后,朱元璋决意前去投奔郭子兴,于是才有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乞丐皇帝。
3、因为没有一个字。这并不是说唐河墓神道碑是无言碑。从现存痕迹来看,神道碑上原本有2000多个字。不过,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把每个字都删掉了。考古学家推测,用这种方法凿字的目的并不简单。
4、今天的汤和墓墓园,庄严肃穆,松风如涛。作为功臣封王者,汤和的墓葬规制享受了明朝臣子的最高规格。在墓前神道的最南端,立有一座高为35米的神道碑。
5、第一种说法认为:御制中山王神道碑上的碑文,虽然被称为是朱元璋亲笔所撰,实则并非如此。朱元璋本人出身寒微,文化内涵浅薄,对于撰写华丽的碑文,实在是门外汉,因此,他在宫中豢养了一批“秘书班子”,专门负责撰写各类文章。